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阅读+”主论坛中,多位专家以“展望‘十四五’——北京全民阅读规划建议”为主题,对“十四五”期间的北京阅读推广提出建议。在他们看来,北京的文化建设中,阅读推广不但不能缺位,还要将它放在未来10年、20年的远景目标中,使其日渐完善与成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
抓好六大着力点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阅读学会会长郭英剑在《我心目当中的“十四五”全民阅读与推广》主题演讲中提到8个关键词,用以概括未来北京的全民阅读重点,这就是处理好高度和厚度、国际和国内、经典与流行、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郭英剑认为,北京市的全民阅读发展规划要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站在全国的高度甚至全球意识来加以认识和规划:“同时我认为它更应该具有北京特色,就是要有厚度,让人们通过阅读来认识北京。”阅读发展规划一定要有经典的阅读品牌,唯有经典才可以有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在注重经典阅读的同时,相关单位还应该做好畅销图书的阅读推广,倡导普及性阅读,只有这样才可以去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
除了8个关键词,郭英剑还提出北京的全民阅读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六大着力点:第一是平台。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建设,打造北京市的阅读平台。第二是空间。公共图书馆里的人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人们需要更多的阅读空间,如何把人吸引到公共图书馆显得至关重要。第三是计划。除了发展规划之外还应该有具体计划。第四是阅读。阅读推广的一切规划最终都要落实在阅读上。第五是影响。北京市的重点阅读工程应该是国际化,但同时也应该本土化。第六是价值。阅读其实就是传递价值观的过程,因此阅读推广要守护好社会的价值观。
公共阅读空间服务是重要指标
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松在《将公共阅读空间打造成为全民阅读事业的重要支撑点》演讲中表示,“十四五”北京阅读建设是否成功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北京公共阅读空间服务。
杨松将公共阅读空总结为4个特点: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现代性。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又该如何做好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工作?杨松认为,定位明晰,才能有的放矢,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定位:一是要对书香北京建设起到节点和支撑的作用,要把着力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上面;二是要做体验化参与场所,多做与阅读有关的推广交流活动;三是要融入和提升,要在“十四五”期间将公共阅读空间融入到城市形象建设中;四是要做社层化的架构,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成果要使得社会各阶层共享阅读盛宴。
北京是图书出版重镇,出版单位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于殿利表示,文化强国“强”的就是人,这其中阅读是关键。“图书与人的成长,这与民族精神的塑造、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对此,于殿利表示,出版人要不断努力,提供优质内容供给,发挥图书出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重要作用。于殿利认为,内容是一切文化产品的核心,也是未来北京全民阅读的抓手。他提出,出版单位在阅读推广上要把好内容关。
数字阅读成阅读助推手
当前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在《数字阅读10年的“变”与“不变”》演讲中,谈及当前数字阅读的四点变化:一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极大推动数字阅读的发展,数字阅读智能化趋势日趋明显。二是技术推动数字阅读形态和使用场景在不断发生变化。三是数字阅读产业商业模式不断变化,生态和格局依然在不断变化中。四是网络文学走出国门,走向海外,高速发展。
张凌云表示,阅读方式如何更新,阅读的本质需求不会发生变化,在关注变化的同时,抓住不变的热点,让数字阅读为全民阅读提速,这应该成为相关单位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在具体措施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编辑王寒英表示,未来,咪咕将从以下方面加大投入:加大全球版权开发和作家扶持力度、加快媒体融合、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依托中国移动9.5亿移动用户、2.1亿家庭用户和1300万政企用户,推动书香北京的书屋建设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助力数字阅读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