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重大项目《清代教育档案文献》出版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联合主办。人民艺术家、当代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孙森林,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研究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档案组组长)邹爱莲研究馆员,国家清史办原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卜键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朱昌荣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文鹏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刘勇强教授,中华书局总编辑周绚隆等数十位文化教育出版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座谈会由饶权馆长主持,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琦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崔建飞分别致辞。
作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重大项目,《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由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专家学者编纂,现代教育出版社和中华书局联合出版。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 诏谕•规制;第二编 学政•科举;第三编 学校•课业;第四编 学部•学堂。这是国内首次以教育为专题,以文教规制为纬、历史演进为经,全面整理清代历史档案,分类编纂清代近300年间有关教育的档案文献。档案内容涉及教育思想、学政管理、学校设置、科举选才等诸多方面,成就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总集。
本次座谈会借《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第一编)》出版发布之机,紧紧围绕大教育视阈下通览清代档案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的当代价值,并且就清代教育发展史对中国现当代教育改革的历史镜鉴、清代教育在清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等话题内容展开了广泛研讨。
王蒙先生评价说:“在市场经济时期,我们也需要扎扎实实的文化钻研,而《清代教育档案文献》也许能使学风、文风、出版风从另一个角度得到调整与补充。”
朱永新从教育的角度谈道,《清代教育档案文献》是一个重要的清史工程,一个重要的教育工程。这部书是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著作;是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著作;是研究中国教育管理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著作。
邬书林认为,把档案、史料和典籍做好对于我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如习总书记所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这套史料是有重要价值的,可以使我们窥见清代教育的全貌,进而很好地研究、吸收、借鉴清代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表示,《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的整理出版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具有长远的意义,并将引发新的教育研究课题,为现代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翔实文献和历史镜鉴。这一项目可谓是相关学术研究得以深入开展的基础性工程,为数量浩瀚、内容庞杂的清代历史档案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为今人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琦表示,作为现教社的“镇社之宝”,《清代教育档案文献》势必会留在这一代现教社人的记忆中。同时,这一项目为现教社在教育出版的高端领域厚植资源提供了极好契机。我们会继续迎难而上,并俯首精耕细作,努力把这部大书打造成为具有传承性和创造性的主流出版项目。
本次座谈会也是国图“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会前嘉宾、列席人士及媒体代表一行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的编纂出版离不开典籍文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这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第一编66册,辑录馆藏珍稀档案(上谕档)的图档就近40000幅。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馆藏典籍文献的开放式展览与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的学术研讨,二者彼此结合,十分有益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及其成果走向社会公众,并形成良好认识。社会公众步入图书馆、博物馆,不仅能体悟、感受中华典籍之美,而且能借助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阅读到大书。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必须得到转化应用,方才让典籍文献真正活起来。《清代教育档案文献》作为专题性国家级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其专题方向往往与当代中国发展需求、中国文化教育需求紧密相关,因而,这部大书将逐步被各类公共阅读服务平台所入藏。
座谈会还举行了赠书仪式,李岩总经理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分别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和徐州工程学院捐赠全套《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第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