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正在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在新时代,出版业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新考验。
主流出版面临较大市场压力。主流出版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出版的主阵地。作为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近年来坚持正确导向,做响主题出版,着力构建主流出版知识体系,壮大主流出版品牌,打造主流出版集团,坚持以出版主业为中心的发展道路,重市场但不唯市场,重产业扩张但更重文化影响,推出了《长征》《抗日战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朗读者》《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等一批精品力作,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版权输出、国家级项目、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等八项主要出版指标上全国领先。但是,社会思想意识日益活跃多元,甚至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底线;互联网传播日益发达迅捷,分流不少年轻读者;一些民营渠道和电商打“高定价、低折扣”的价格战,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出版企业既承担着艰巨的社会文化责任,又承担着沉重的经济增长压力。
数字融合面临较大市场考验。数字阅读良莠不齐,具有重大文化积累和传承价值的数字项目较少有人问津,民营资本和外资控制了大多数有影响的数字传媒企业。中国出版集团积极打造有品质、有底蕴的数字平台,数字收入年均增速40.6%,占全国纯数字出版的10%左右。中华书局的经典古籍库已将10亿字的经典古籍数字化,还有20亿字正在加工,为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数据库将100种精品工具书数字化,为中小学生提供汉语学习、诗词检索、汉字书写、知识查询,将从娃娃开始“昌明教育”的理想延伸到网上。三联书店的“中读”提供人文、生活、科技领域的知识服务,着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精神生活品质。但是,这些项目的核心骨干缺乏互联网企业通行的股权期权激励,在投融资政策上与民营企业相比也面临较大束缚。
为此,建议对于出版文化企业,既要根据其意识形态属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领导和管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又要按照世界通行的文化例外原则在经济上和产业上加以扶持和帮助,促进出版产业繁荣。
要做响做优主流出版,壮大主流文化阵地。出版的使命是文以载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道”,是做响主流出版的根本之“道”。从内容生产上看,主流出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的统领,要以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总的要求,要反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创新的优秀成果,要体现对主流文化的弘扬、对读者价值观的引导、对阅读市场的精神整合。对此,要加大对时政主题图书、文化积累性和传承性出版项目的政府采购,从而普惠于社会。从资金支持上看,要加大对大型骨干出版传媒企业的投入力度,像支持骨干主流媒体一样,持续增加注册资本金或项目资金,打造若干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流出版航母”。
要做强做大现代传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项目扶持上,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打造一批有文化影响力、有产业控制力的国家级重点数字出版平台。在税收优惠上,扩大免税范围,对转制之后新设立的出版文化企业特别是数字出版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在利润上缴上,充分考虑出版企业的特殊性,将现有上缴10%的利润降低一半,进一步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实力。在渠道管控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地域壁垒,着力打造国有控股的全国性图书电商和国际性的数字内容传播平台。在净化市场环境上,借鉴法国1981年颁行的《朗格法》,对于图书的定价、销售行为进行立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责任编辑: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