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作为传播主体的大众传播模式被彻底改变,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已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以“人”为中心的超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作为传统媒体的图书,在大众传播方式中的中心地位正在发生改变,只有适应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打造优质信息内容,才能支撑图书在媒体融合中实现新的发展。
图书如何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形势下的新作业模式,它把图书、报刊、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一、媒体融合时代图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处于传统媒体中以纸媒为主的图书,要顺应媒体融合新趋势,因势而变,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技术两个层面的融合:在内容方面,要强化用户意识,在组稿、编辑、出版、发行上实现流程再造,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信息传播模式;在技术方面,要重视整合优质资源,开放平台,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
1.新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虽然新媒体来势汹汹,媒体融合势在必行,但也要有一点清醒的认识,即“内容为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新媒体毕竟处于技术平台层面,如同出版社和印刷厂的关系,其支点还是内容,技术最多起到杠杆作用。
2.图书编纂以用户为导向。新媒体的经验是只有形成“用户池”,即稳定的用户群才能支撑稳定的商业模式。在图书的“用户池”中,关键是图书的编纂和利用是否有助于核心用户的沉淀,因为最终在“用户池”中被沉淀下来的是比较精准的目标战略下的核心用户。
3.对产品形式和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平台的融合,构建“一体化”的开放平台。为提高整体时效性,纸媒内容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提高效率、缩短运作时间,以确保各环节顺畅有效进行。
二、图书发展如何适应媒体融合的战略需求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和一体发展,不是在原有传统媒体基础上叠加新媒体,也不是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并行,而是“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体”。
1.强化图书媒体发布功能。图书的形式要由一本书走向一种媒介类型,把图书发布变成新闻发布,形成系列化“图书群”媒介类型。
2.发挥独特内容优势。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是要立足出版、发挥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做到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
3.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加快大传媒产业布局,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连接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以机制的创新更有效地实现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最终提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图书内容取向
图书在内容建设方面,要注重提升内容品质,通过融合与发展,使传统出版业内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并延伸和拓展至新媒体。
一、媒体融合对内容的要求与变化新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应该有所突破,尤其是内容质量、用户需求、技术要求方面。
1.推出更优质精练的内容。做好内容也是传统媒体在现有渠道上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合理举措。而且,随着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传播效率的提高,受众对于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也在增加。图书在内容打造方面应该挤出水分,存留更优质精练的内容,以精品树立出版物品牌。
2.满足用户更全面的需求。在新媒体影响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改变,需要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为“王”的内容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所依托的渠道特点和优势,满足用户更全面的需要,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内容。
3.符合多媒体技术要求。“内容为王”并不排斥对渠道的利用,反而,内容对渠道的依赖、技术的支持越来越强烈。图书不但要使占有的资料得到更符合新媒体技术要求的加工,还可针对自身优质内容实施动漫、游戏、影像等跨领域的多元开发,并鼓励原创。
二、图书内容如何迎合新媒体时代
1.拓展内容深度和广度。内容要进一步压缩水分,在精简的同时,不断扩展触角,将更宽广的信息收纳进来,同时也要对重要内容作深度分析、挖掘、揭示,增加图书信息的有效性,提升信息的价值,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2.内容转向用户需求。图书内容要实现立场、态度逐步走向更公正、更中立的媒体人立场,更注重读者感受,体例设计、编纂标准和编纂流程等以用户为中心,为多元化的用户服务。
3.提升编纂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编纂标准更明确、更具体,便于编辑人员及时掌握,更好、更快对文字进行编辑加工处理,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流程,加快纸媒和其他媒体的一体化进展,缩短与用户见面时间,加强与用户互动体验。
媒体融合下的图书内容再造途径
一、选题选材更具时代性
1.突出时代特点,取信用户。内容选材应该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用户,而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用户。图书取材要按照读者的关注程度,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加大信息量,拓展广度。图书要维持较高的媒体检索量,甚至下载量、引用率,就必须有较大的信息容量,即做好广度细分,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检索需要,或者通过新媒体载体实现回溯性、前瞻性的资料嫁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3.强调个性,挖掘深度。内容要积累独家拥有、富有特色的资料信息,对重点、热点问题作最专业的深度反映,即垂直细分,通过独特的内容配置方式铸造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二、内容编写跳出模式化
1.各级标题精练。图书各级标题的设立是为阅读和检索方便,也为实现新媒体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每个小标题,是图书的眼睛、亮点,名称要摒弃冗长、沉闷、总结式标题,提炼出更能反映内容的精华语句,以吸引读者关注。
2.增加段落信息承载量。每个段落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500字以内,最长不可超过1000字。在段落有限的字数内尽量扩大信息的承载量,实现内容宽度和深度的最大扩展。
3.浓缩文字表述。文字表述尽量简洁清晰,不作叠床架屋式的文字罗列和拖泥带水式的语言堆积,文风力求简练、规范准确、朴实、通顺,直陈其事,用事实说话。
三、编纂标准化、规范化
1.标准化利于大数据转换。实施标准化格式,符合图书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图书的新媒体需求。标准化编纂可以简化信息收集程序,减小信息的收集难度,达到缩短图书出版周期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可以降低数据转换的复杂程度,实现多种图书的横向连接和共享。
2.规范化内容质量。近几年图书越变越厚的现象逐渐增多,原因在于内容水分增多,稀释了许多有效信息。实施规范化,能够保持图书信息的完整性,丰富图书的信息包含量,拓展、提升图书的使用(实用)价值。
3.细化图书编纂标准。图书质量标准可以将图书规范进行量化处理,实现一本图书的框架设计、选题选材、标题编写、成书加工规范化发展,还可使多种图书实现标准化编纂,整合图书群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和成熟的采编流程、机制,内容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作为内容产业的传统媒体要以内容为王,同时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媒体要求,才不会为时代所遗弃。所谓“知易行难”,图书出版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体制、机制、人员等方面的障碍;但更重要的是“知难行易”,对于图书出版的未来发展形成共识,在现有的条件下共同砥砺前行。
关于作者
陈金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副编审,中国税务出版社税法年鉴中心主任,曾在核心期刊等媒体发表《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界定及特征分析》《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的协调》《数字环境下的年鉴发展》《信息时代专业年鉴品牌化发展策略——以税务年鉴品牌塑造为例》《浅谈中小出版社的专业化发展策略》等多篇论文。